關注環境

在2010年,運輸署繼續積極採取適當措施改善空氣質素,包括逐步引進石油氣及電動小巴、控制專營巴士車隊的增長、改善在交通擠塞地區的巴士運作情況、推廣巴士轉乘計劃和巴士/鐵路轉乘計劃、減少車輛廢氣和實施行人環境改善計劃。

石油氣的士

截至2010年年底時,全港共有18,136部已登記的石油氣的士,佔的士總數超過99%。各區共有61個石油氣加氣站營運。

自從當局發放一筆過資助金以鼓勵的士車主將柴油的士轉換為石油氣車輛後,柴油的士進口本港或在本港登記的數目絕無僅有。相關法例亦規定柴油的士由2001年8月1日起不得進口香港。

石油氣/電動小巴

政府於2002年8月推出了一個自願資助計劃,鼓勵柴油小巴車主更換石油氣或電動小巴。在該計劃下,更換為石油氣小巴或電動小巴獲批的一筆過資助金分別為六萬元或八萬元。該資助計劃已於2005年12月完結。在2007年4月推出的另一個資助計劃下,小巴車主更換歐盟前期或歐盟一期柴油小巴可獲發的資助金額,分別為歐盟四期柴油小巴每輛四萬元、歐盟四期石油氣小巴每輛六萬元或電動小巴每輛八萬元。該計劃已於2010年3月完結。

於2010年7月,政府再推出另一個新資助計劃。在該計劃下,小巴車主若將其歐盟二期柴油小巴更換為符合歐盟四期或更嚴謹的廢氣排放標準的柴油小巴、石油氣小巴或電動小巴,可分別獲批一筆過為數七萬七千元、八萬八千元或九萬二千元的資助金。該計劃將於2013年6月30日完結。於2010年年底,本港共有2,809輛已領牌的石油氣公共小巴。

控制專營巴士數目的增長

為了確保有效運用現有的專營巴士車隊,我們會仔細審閱各間巴士公司未來五年的發展計劃。當局一直與專營巴士公司研究重組及重整巴士路線,特別是使用率低及在繁忙道路行走的路線,希望透過取消、合併、縮短巴士路線及調整班次,以減低在繁忙道路的巴士班次,藉此減少路邊空氣污染、噪音滋擾、交通擠塞的情況和能源耗用量。

在交通擠塞地區的巴士運作情況

運輸署在2010年繼續致力減少在繁忙路段行走的巴士數目。於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途經怡和街及中環繁忙路段的巴士數目經連串重整後,每日分別減少了約13架次及179架次。此外,同一時期於彌敦道減少的巴士數目,每日亦約有32架次。上述繁忙路段於2002年至2010年間累計縮減了的巴士數目約共4,724 架次。

巴士轉乘計劃及巴士/鐵路轉乘計劃

為避免開設過多直接巴士路線、幫助減輕交通擠塞以及盡量減少在繁忙路段所造成的環境影響,當局鼓勵巴士公司推行更多巴士轉乘計劃和巴士/鐵路轉乘計劃,並向轉乘的乘客提供票價折扣優惠。截至2010年年底,巴士轉乘計劃共有241項。

減少車輛廢氣

截至2010年年底時,本港約有98%的專營巴士已使用符合歐盟廢氣排放標準的引擎。而專營巴士公司在2006年10月開始所購買的新巴士,亦已符合歐盟四期廢氣排放標準。

此外,各間專營巴士公司正陸續將歐盟前期和歐盟一期的巴士淘汰,並以符合最新歐盟標準的新巴士取代。所有歐盟前期及歐盟一期巴士亦已安裝了車輛減少排放廢氣的設備。巴士公司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已於2010年年底前為其下的歐盟二期及三期巴士完成加裝減少排放廢氣設備的工作。自2007年12月起,所有專營巴士公司已使用含硫量為0.001%的歐盟五期柴油。

為加強控制柴油車輛而修改的氣體排放標準已於2008年5月1日生效。新標準由過往的60個哈特里奇煙單位(HSU)收緊至50個排放單位。關於強制使用歐盟五期柴油的法例規定由2010年7月1日起生效。

行人環境改善計劃

為了提升行人的安全、推廣步行作為一種交通方式和改善整體行人環境,運輸署已在銅鑼灣、旺角、尖沙咀、中環、灣仔、深水埗、佐敦、赤柱、山頂、北角、上水及元朗實施行人環境改善計劃。已實施的計劃普遍獲市民歡迎。直至2010年年底,我們共實施了7個全日行人專用區、30個部分時間行人專用區和超過40個悠閒式街道。它們包括:

(1)
全日行人專用區:
戲院里、昭隆街、芬梨道、羅素街、百德新街、渣甸坊和南京街。

(2)
部分時間行人專用區:
蘭桂坊、德己立街、和安里、太原街、駱克道、東角道、記利佐治街、白沙道、利園山道、馬寶道、赤柱大街、赤柱市場道、赤柱新街、寶靈街、廟街、西洋菜南街、奶路臣街、通菜街、豉油街、鴨寮街、福華街、北河街、桂林街、新康街、新功街和元朗新街。

(3)
悠閒式街道:
雲咸街、皇后大道中、伊利近街、卑利街、士丹頓街、謝斐道、莊士敦道、超道、富明街、蘭芳道、白沙道、恩平道、羅素街、百德新街、記利佐治街、利園山道、渣甸街、海防道、漢口道、廣東道、北京道、樂道、亞士厘道、宜昌街、棉登徑、南京街、庇利金街、上海街、寶靈街、西貢街、北海街、花園街、山東街、福華街、北河街、南昌街、汝州街和福榮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