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的開始

輔助裝置以加強行人過路處安全

輔助裝置以加強行人過路處安全

1.   簡介

隨着智能手機的普及,行人橫過馬路時會更容易低頭將注意力放在手機上而減少留意交通燈號。為了提醒行人注意交通燈號及加強行人過路安全,我們於20227月推行了試驗計劃,在本港4個路口的行人過路處安裝新型輔助裝置,以提醒行人不可在「紅色人像」燈號亮着時橫過馬路。

 Pedestrian waiting under red light  Effect at daytime

2.   輔助裝置的組成部份

(i) 發光二極管照明模件
(ii) 交通燈號桿伸延的安裝臂

Closeup of auxiliary device


3.   發光二極管照明模件

當「紅色人像」燈號亮着時,照明模件會將紅光投射到行人過路處的行人等候位置上。透過由地面或手機反射的紅光提醒行人 (尤其正在低頭注視手機的行人) 「紅色人像」燈號正在亮着。


4.   交通燈號桿伸延的安裝臂

安裝臂在交通燈號桿向橫伸延,並在另一端安裝發光二極管照明模件。作用是使紅光能更廣泛地投射在行人等候位置上。


5.   特點(如何運作)


  • 紅光只會在「紅色人像」燈號亮着時發出,在「綠色人像」亮着或閃動時它會熄掉。
  • 紅光的強度會隨着周圍光線情況而自動調節。
  • 裝置所發出的紅光對行人是安全的。
  • 輔助性質 – 此裝置只是用來幫助而不是取代現有交通燈號的功能 。行人應遵從「紅色人像」、「綠色人像」和閃動「綠色人像」交通燈號橫過馬路。

  Pedestrian waiting to cross  Pedestrian crossing


6. 試驗和成效

我們選擇了以下路口的行人過路處安裝輔助裝置進行試驗,並聘請了香港大學的專業學術團隊就輔助裝置在提升行人安全方面的成效進行評估。評估結果顯示,安裝輔助裝置後,整體行人在「紅色人像」燈號亮着時橫過馬路的數字減少約四分之一,成效正面。

地點

選址特色

過路處數目

波斯富街/富明街 附近為商場、食肆、地鐵站、電車站 1
荃灣街市街近仁濟醫院 附近為商場、食肆、醫院、街市 1

沙田正街近沙田市中心巴士總站

附近為商場、巴士總站、學校、住宅區

3

窩打老道/禧福道

附近為學校、大學、住宅區

2


7. 推展計劃


配合「地區治理專組」有關「改善行人設施、確保道路安全」策略方針,運輸署聯同機電工程署在各區共約100個行人過路處黑點或過往較多出現車輛與行人碰撞意外的交通燈控制路口安裝投射紅光的輔助裝置。有關安裝工程已於2024年12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