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署回應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結果

     就申訴專員公署今日(一月二十三日)發表主動調查運輸署對專營巴士行車班次的監察機制的報告,運輸署發言人表示,該署已實施了多項改善措施提升專營巴士服務的質素,並會詳細研究報告的建議,以期訂定可行措施進一步完善現行的監察機制。

  發言人說:「政府明白專營巴士服務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故一向非常關注專營巴士服務的穩定性。運輸署及專營巴士公司不時檢討現行的措施及運作,以期進一步提升專營巴士服務的質素。事實上,運輸署一直透過主動審核專營巴士公司的營運報表、定期進行調查,以及藉乘客的投訴或建議等渠道,密切監察專營巴士服務的水平。」

  政府非常關注專營巴士在二○一○年至二○一二年期間出現較高的脫班率的情況,因此與專營巴士公司進行了大量工作,包括分析脫班原因,並責成專營巴士公司對在其可控制範圍內的脫班成因作出改善。至於其他外在因素,運輸署亦敦促專營巴士公司盡量採取合適措施應對。巴士脫班率在二○一三年已回落。

  發言人指出,專營巴士服務的穩定性受很多無法預計的因素影響,如交通意外、惡劣天氣颱風、因遊行或大型活動而封路或改道、突發事故、車程中有乘客問題需要處理等,要將脫班率及班次延誤的情況降至零並不可能。雖然如此,專營巴士公司應當致力維持班次的穩定性,把延誤及脫班減至最少。

  運輸署同意現時監察巴士行車班次的機制有改善空間。就申訴專員的調查報告提出的多項建議,其中一些基本上是運輸署的恆常工作或已實施的措施,包括檢討巴士行車時間;監察車輛數目的增長對巴士行車速度的影響;聯同專營巴士公司及有關部門不時重新檢視車輛違例停泊的情況;加強宣傳以推動巴士路線重組計劃;繼續監察專營巴士公司車長人手;以及跟進有關「鬼巴」的報道。運輸署會繼續這方面的工作。

  另外,運輸署亦接納申訴專員的一些建議,包括向專營巴士公司了解車輛不足及車輛機械故障的主要原因,並探討適當改善措施;仔細分析目前「其他原因」中的細項歸類;考慮制訂內部指引,幫助職員判斷在甚麼情況下需要進行查證或安排實地調查等工作;以及在回覆投訴人時,盡量提供足夠具體資料和數據,交代跟進詳情。

  申訴專員亦建議檢討脫班的定義,考慮按不同時段分別計算巴士脫班的情況;及就巴士班次延誤問題進行探討及相關的數據分析。現時以全日計算的脫班率是可靠的數據,但運輸署認同按不同時段計算脫班率有助各方面對巴士脫班的情況有更深入了解。因應申訴專員的建議,運輸署會與專營巴士公司商討如何按不同時段分別計算巴士脫班的情況,令市民可更清晰理解專營巴士服務的表現。

  至於班次延誤方面,運輸署透過監察個別路線脫班率,可掌握個別路線班次延誤的一般情況,因為個別路線脫班率的高低,可反映該線的服務穩定性。一般而言,脫班率低的路線,其班次延誤的情況亦較輕微。運輸署也會因應乘客的投訴及意見,對服務脫班或延誤作出調查和跟進。就申訴專員的建議,我們會研究如何分析相關的數據,對巴士班次延誤問題作更深入的探討。

  此外,運輸署會考慮加強主動核實專營巴士公司提交的營運資料的建議,但亦指出現時該署已規定專營巴士公司須每年提交一份由合資格審計師或認證機構進行「系統審核」後擬備的報告,證明專營巴士公司已執行內部監控工作,並按相關程序量度及記錄其營運數據及其他資料,以確保專營巴士公司向運輸署提交的營運數據及相關資料準確無誤。這些合資格審計師和認證機構須遵守相關的專業守則。現時不少具規模的機構均有進行「系統審核」,確認這種方法行之有效。但運輸署亦會就個別個案,在有需要時作主動抽查,以核實專營巴士公司提交的資料。

  運輸署也會考慮檢討現行的懲罰機制的建議。不過,巴士和其他道路使用者共用路面,要準確地分析延誤或事故是否源於外在因素或專營巴士公司應負責的範圍,從而訂定專營巴士公司在延誤中的責任份額,會有相當大的困難。現時,由行政會議在聽取行政部門的報告及專營巴士公司的申述後方才施以罰則,做法是較公平及穩妥的。若要改變現行的做法,須要仔細研究。



2014年1月23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13時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