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AAA列印

第 八 章

關注環境

關注環境



在2018年,運輸署繼續積極採取適當措施改善空氣質素,包括逐步引進石油氣及電動小巴,控制專營巴士車隊的增長,改善在交通擠塞地區的巴士運作情況, 推廣巴士轉乘計劃和巴士/鐵路轉乘計劃,以及減少車輛廢氣。運輸署亦繼續實施行人環境改善計劃和推動「香港好.易行」,鼓勵市民多步行,並進行3個有關改善步行環境的顧問研究項目。


石油氣/環保的士


在2000年初當局修改法例,規定在2001年8月1日後登記的柴油車輛不得用作的士。當時當局亦發放一筆過資助金以鼓勵的士車主將柴油的士轉換為石油氣車輛。自2013年起,香港亦開始出現電動/混能的士。截至2018年年底,全港已登記的士中有18,150部石油氣及10部混能的士,佔的士總數超過99.98%。


石油氣/電動小巴


政府分別於2002、2007及2010年推出資助計劃,鼓勵小巴車主把舊柴油小巴更換為石油氣小巴、電動小巴或符合歐盟廢氣排放標準的新柴油小巴。在2014年3月,政府再推出另一特惠資助計劃,分階段淘汰歐盟四期以前的柴油商業車輛包括小型巴士。合資格的車主可在相關的截止日期前申領特惠資助。截至2018年年底,本港共有2,533輛已領牌的石油氣公共小巴。


控制專營巴士數目的增長


為了確保有效運用現有的專營巴士車隊,我們會仔細審閱各間巴士公司未來五年的發展計劃。當局一直與專營巴士公司研究重組及重整巴士路線,特別是使用率低及在繁忙道路行走的路線,希望透過取消、合併、縮短巴士路線及調整班次,以減低在繁忙道路的巴士班次,藉此減少路邊空氣污染、噪音滋擾、交通擠塞的情況和能源耗用量。


在交通擠塞地區的巴士運作情況


運輸署致力減少在中環、銅鑼灣及油尖旺區內繁忙路段行走的巴士數目,在2010年至2018年之間,累計縮減了的巴士數目共5,235架次。以彌敦道為例,在2018年期間進一步減少了每日95架次巴士數目。


巴士轉乘計劃及巴士/鐵路轉乘計劃


為避免開設過多直接巴士路線,幫助減輕交通擠塞,以及盡量減少在繁忙路段所造成的環境影響,當局鼓勵巴士公司推行更多巴士轉乘計劃和巴士/鐵路轉乘計劃, 並向轉乘的乘客提供票價折扣優惠。截至2018年年底,巴士轉乘計劃共有452項。


減少車輛廢氣


政府持續推行一系列減少車輛排放的措施,以進一步保障公眾健康。主要的措施包括:


  • 推行鼓勵與管制並行計劃,在2019年年底前分階段淘汰約82,000輛歐盟四期以前的柴油商業車;
  • 於2017年年底完成為約1,000輛歐盟二期及三期專營巴士加裝選擇性催化還原器的加裝工作,以提升它們的排放表現至歐盟四期或以上的水平;
  • 由2017年7月起,按車輛類型分階段收緊新登記車輛的法定廢氣排放標至歐盟六期;
  • 由2014年9月起,使用流動路邊遙測設備,加強管制汽油及石油氣車輛廢氣排放; 及
  • 為2014年2月1日或以後首次登記的柴油商業車設下15年的退役期限。

隨着政府近年推行車輛排放管控措施,路邊主要空氣污染物濃度在2013年至2018年間的減幅約三成。

為加強控制柴油車輛,氣體排放標準由過往的60個哈特里奇煙單位(HSU)於2008年5月1日收緊至50個排放單位。


行人環境改善計劃


為了改善行人環境,運輸署已在銅鑼灣、旺角、尖沙咀、中環、灣仔、深水埗、佐敦、赤柱、上水及元朗實施行人環境改善計劃。直至2018年年底, 我們共實施了7個全日行人專用區計劃、26個部分時間行人專用區計劃和超過40個悠閒式街道。它們包括:


(1) 全日行人專用區計劃:


戲院里、昭隆街、芬梨道、羅素街、百德新街、渣甸坊和南京街。


(2) 部分時間行人專用區計劃:


蘭桂坊、德己立街、和安里、西源里、太原街、遮打道、雪廠街、駱克道、東角道、記利佐治街、白沙道、利園山道、馬寶道、赤柱大街、赤柱市場道、赤柱新街、寶靈街、廟街、通菜街、鴨寮街、福華街、北河街、桂林街、新康街、新功街和元朗新街。


(3) 悠閒式街道:


雲咸街、皇后大道中、伊利近街、卑利街、士丹頓街、謝斐道、莊士敦道、啟超道、富明街、蘭芳道、白沙道、恩平道、羅素街、百德新街、記利佐治街、利園山道、渣甸街、海防道、漢口道、廣東道、北京道、樂道、亞士厘道、宜昌街、棉登徑、南京街、庇利金街、上海街、寶靈街、西貢街、北海街、寧波街、花園街、山東街、福華街、北河街、南昌街、汝州街、福榮街和桂林街。


提升香港易行度


為鼓勵市民「安步當車」,減少短途使用機動交通工具,以改善交通擠塞和空氣質素,並使步行成為香港作為可持續發展城市的重要部分,運輸署於2018繼續進行3個有關改善步行環境的顧問研究項目,包括:「提升香港易行度顧問研究」、「檢討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統和升降機系統的評審機制及初步可行性研究」及「港島北灣仔至上環行人網絡連通性研究」。

「提升香港易行度顧問研究」旨在研究以行人優先的概念制定各項規劃設計標準,建設香港成為世界級「易行城市」,並已選擇了中環及深水埗作為兩個試點,試行以新標準締造舒適的步行環境。

「檢討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統和升降機系統的評審機制及初步可行性研究」旨在檢討和改善有關評審機制,並按照新修訂機制檢視這些年來收到約110多項的新建議,為符合有關系統範疇的項目進行初步篩選及詳細評分,以制定優次及訂定首批推展項目。

「港島北灣仔至上環行人網絡連通性研究」旨在研究進一步改善灣仔至上環現有的行人網絡,並已制定改善方案以建立一條連通港島北的東西行人走廊。

上一頁
下一頁
主頁 | 網頁指南 | 文字版本
© 2019 運輸署 | 修訂日期:2019 年 8 月 22 日

WCAG 2.0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