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环境

在2013年,运输署继续积极采取适当措施改善空气质素,包括逐步引进石油气及电动小巴、控制专营巴士车队的增长、改善在交通挤塞地区的巴士运作情况、推广巴士转乘计划和巴士/铁路转乘计划、减少车辆废气和实施行人环境改善计划。

石油气的士

截至2013年年底,全港共有18,080部已登记的石油气的士,占的士总数超过99%。各区共有62个石油气加气站营运。

自从当局发放一笔过资助金以鼓励的士车主将柴油的士转换为石油气车辆后,柴油的士进口本港或在本港登记的数目绝无仅有。相关法例亦规定柴油的士由2001年8月1日起不得进口香港。

石油气/电动小巴

政府分别于2002年及2007年推出资助计划,鼓励柴油小巴车主更换石油气或电动小巴。于2010年7月,政府再推出另一个资助计划。在该计划下,小巴车主若将其欧盟二期柴油小巴更换为符合欧盟四期或现行规定的废气排放标准(指新小巴的首次登记日期在2012年6月1日或之后,其废气排放标准为欧盟五期)的柴油小巴、石油气小巴或电动小巴,可分别获批一笔过为数七万七千元、八万八千元或九万二千元的资助金。该计划已于2013年6月30日完结。截至2013年年底,本港共有2,897辆已领牌的石油气公共小巴。

控制专营巴士数目的增长

为了确保有效运用现有的专营巴士车队,我们会仔细审阅各间巴士公司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当局一直与专营巴士公司研究重组及重整巴士路线,特别是使用率低及在繁忙道路行走的路线,希望透过取消、合并、缩短巴士路线及调整班次,以减低在繁忙道路的巴士班次,藉此减少路边空气污染、噪音滋扰、交通挤塞的情况和能源耗用量。

在交通挤塞地区的巴士运作情况

运输署在2013年继续致力减少在繁忙路段行走的巴士数目。年内,途经中环及铜锣湾繁忙路段的巴士数目经连串重整后,每日减少了约380及300架次。此外,同一时期于弥敦道减少的巴士数目,每日亦约有464架次。上述繁忙路段于2002年至2013年间累计缩减了的巴士数目约共6,557 架次。

巴士转乘计划及巴士/铁路转乘计划

为避免开设过多直接巴士路线、帮助减轻交通挤塞以及尽量减少在繁忙路段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当局鼓励巴士公司推行更多巴士转乘计划和巴士/铁路转乘计划,并向转乘的乘客提供票价折扣优惠。截至2013年年底,巴士转乘计划共有305项。而屯门公路巴士转乘站亦已于2013年7月全面启用。

减少车辆废气

截至2013年年底,本港全部专营巴士已使用符合欧盟废气排放标准的引擎。由2012年6月1日起新登记的专营巴士,须符合欧盟五期车辆排放标准。

此外,各间专营巴士公司正陆续将欧盟前期和欧盟一期的巴士淘汰,并以符合最新欧盟标准的新巴士取代。所有欧盟前期及欧盟一期巴士亦已安装了车辆减少排放废气的设备。巴士公司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已于2010年年底前为其下的欧盟二期及三期巴士完成加装减少排放废气设备的工作。自2007年12月起,所有专营巴士公司已使用含硫量为0.001%的欧盟五期柴油。

为加强控制柴油车辆而修改的气体排放标准已于2008年5月1日生效。新标准由过往的60个哈特里奇烟单位(HSU)收紧至50个排放单位。

行人环境改善计划

为了改善行人环境,运输署已在铜锣湾、旺角、尖沙咀、中环、湾仔、深水埗、佐敦、赤柱、上水及元朗实施行人环境改善计划。直至2013年年底,我们共实施了7个全日行人专用区计划、30多个部分时间行人专用区计划和超过40个悠闲式街道。它们包括:

(1) 全日行人专用区计划:

戏院里、昭隆街、芬梨道、罗素街、百德新街、渣甸坊和南京街。

(2) 部分时间行人专用区计划:

兰桂坊、德己立街、和安里、西源里、太原街、骆克道、东角道、记利佐治街、白沙道、利园山道、马宝道、赤柱大街、赤柱市场道、赤柱新街、宝灵街、庙街、西洋菜南街、奶路臣街、通菜街、豉油街、鸭寮街、福华街、北河街、桂林街、新康街、新功街和元朗新街。

(3) 悠闲式街道:

云咸街、皇后大道中、伊利近街、卑利街、士丹顿街、谢斐道、庄士敦道、启超道、富明街、兰芳道、白沙道、恩平道、罗素街、百德新街、记利佐治街、利园山道、渣甸街、海防道、汉口道、广东道、北京道、乐道、亚士厘道、宜昌街、棉登径、南京街、庇利金街、上海街、宝灵街、西贡街、北海街、花园街、山东街、福华街、北河街、南昌街、汝州街、福荣街和桂林街。